从体育历史的角度来看,之所以不允许是为了公平竞争的考虑,要保证世界纪录在时间维度上的可比性,公正性。从当前时点的角度来看,游泳比赛已经分为由国际泳联主导的FINA标准泳姿比赛和其他标准的水上项目比赛(其中就包括了国际潜水蹼泳联合会主管的潜泳),既然有分开,那就各比各的,各自记录各自的世界纪录,很公平,也很方便。
以前的竞技比赛中有潜泳吗?
以前的竞技比赛中有潜泳吗?
奥运会原来是有潜泳比赛的,可是后来人们发觉由于潜泳深潜在水中,裁判们无法绝对地看到运动员们是否有犯规动作,因此对成绩造成了影响。
而且潜泳的阻力比其他泳姿阻力更小,速度更快,但是由于在潜泳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长时间处在缺氧的状态下,长期练习潜泳,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奥运会原来是有潜泳比赛的,可是后来人们发觉由于潜泳深潜在水中,裁判们无法绝对地看到运动员们是否有犯规动作,因此对成绩造成了影响。
而且潜泳的阻力比其他泳姿阻力更小,速度更快,但是由于在潜泳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长时间处在缺氧的状态下,长期练习潜泳,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展开全文
潜泳的速度远比其它泳姿速度快
潜泳的速度远比其它泳姿速度快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蛙泳作为速度最慢的泳姿,出现了一种创新,也就是潜泳,潜泳的速度明显快过于普通的浮潜式蛙泳,在墨尔本奥运会以后国际泳联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大家都在潜水玩儿的蛙泳了(当时的蛙泳世界纪录全部是潜泳记录),1956年国际泳联宣布15米规则,也就是必须在15米之内上浮,但这个规则仅仅限对于蛙泳,其他泳姿的潜泳仍然合法。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蛙泳作为速度最慢的泳姿,出现了一种创新,也就是潜泳,潜泳的速度明显快过于普通的浮潜式蛙泳,在墨尔本奥运会以后国际泳联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大家都在潜水玩儿的蛙泳了(当时的蛙泳世界纪录全部是潜泳记录),1956年国际泳联宣布15米规则,也就是必须在15米之内上浮,但这个规则仅仅限对于蛙泳,其他泳姿的潜泳仍然合法。
潜泳改为辅助泳姿
潜泳改为辅助泳姿
1988年汉城奥运会日本运动员铃木大地和大卫波克夫等运动员利用水下打蝶腿的方式在仰泳项目上摘金夺银,国际泳联出于技术公平的考虑,对仰泳也采取了15米法则。等到1998年,蝶泳和自由泳也完全引入了15米法则,从此以后,在正统的FINA赛事中,潜泳就完全成为了一种转身辅助训练技术存在。
1988年汉城奥运会日本运动员铃木大地和大卫波克夫等运动员利用水下打蝶腿的方式在仰泳项目上摘金夺银,国际泳联出于技术公平的考虑,对仰泳也采取了15米法则。等到1998年,蝶泳和自由泳也完全引入了15米法则,从此以后,在正统的FINA赛事中,潜泳就完全成为了一种转身辅助训练技术存在。
为什么是禁止15米呢
为什么是禁止15米呢
为什么以15米为界线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因说为什么当时我们选择的是15米,但从高水平竞速泳手者的角度来讲,15米乳酸堆积量还是比较适宜的,至于普通的业余选手,很少有能够高速冲刺还保存15米不换气的。
为什么以15米为界线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因说为什么当时我们选择的是15米,但从高水平竞速泳手者的角度来讲,15米乳酸堆积量还是比较适宜的,至于普通的业余选手,很少有能够高速冲刺还保存15米不换气的。
补充一个小知识,大家看游泳的正式比赛,镜头显示泳道两侧池底15米处各有一条白色横线,这就是提醒泳手要出水啦,不出水就要判犯规取消成绩了。
现在的蛙泳规则不用于15米法则限定,而是改为规定每做一次动作都必须要上浮换气,到边的时候允许一个蝶腿一个长划臂一个蛙腿,可以超过15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